
内容简介:
如何应对每天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TB级照片、Sound Cloud上的数亿首歌曲、Pinterest的40亿页内容,在本书中,作者列夫·马诺维奇提出了文化数据计算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尤其是针对视觉媒体的数据。他结合自己实验室十多年的研究,对数据科学的关键概念进行了简明的介绍,并讨论了社会如何使用数据和算法。
书中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文化分析案例,还探讨了从“新媒体”到“更多媒体”的转变,解释了如何将文化过程转化为计算数据,介绍了利用数据可视化探索文化数据集的方法,以及最近开发的其他分析图像和视频数据集的工具。同时,作者也讨论了计算方法的可能性与局限性,思考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挑战现有的文化定义和研究手段。
作者简介:
列夫·马诺维奇,引领全球数字文化研究的理论家之一,也是应用数据科学分析当代文化的先驱,现任纽约州立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文化分析实验室主管。他的研究涵盖文化分析、人工智能与文化、数字人文、计算社会科学、视觉文化、媒体理论等领域,被媒体列入“25位塑造设计界未来的人”“50位最有趣的未来建设者”名单。他的著作还包括《文化分析》、《人工智能美学》、《软件文化理论》、《lnstagram与当代图像》、《软件掌管一切》、《软电影:数据库导航》等。《新媒体的语言》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被誉为“自马歇尔麦克卢汉之后,最具启发性、覆盖面最广的媒体史”。
李鹤伊,北京大学艺术学理论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从事视听文化传播、影像媒介考古、数字人文等研究。
目 录:
导言 如何看到10亿张图片
用计算机看文化
文化分析:5个想法
文化分析:12项研究挑战
文化分析不是什么
文化分析、媒体理论和软件研究
在课堂使用本书
第一篇 大规模文化研究
第一章 从新媒体到更多媒体
“从新媒体到更多媒体”(2008)
实时观察全球文化
历史语境中的文化分析
第二章 文化学
文化数据分析、可视化和交互:案例
历史与现在,专业人士与业余爱好者
常规性与特殊性
文化学定律,统计模型,模拟
第三章 文化工业和媒体分析
媒体技术史上的新阶段
媒体分析案例
媒体分析的两个部分
自动化:媒体分析
自动化:媒体动作
媒体分析和文化分析
第二篇 用数据呈现文化
第四章 文化数据的类型
媒体:社会网络和专业网络
行为:数字和物理痕迹
呈现互动
事件、地点和组织
第五章 文化抽样
岛屿和海洋
博物馆和图书馆
创建代表性样本
如何看到隐形事物
随机抽样的局限性
统计简化
为什么我们需要用大数据学习文化
抽样是必要的吗?
第六章 元数据及特征
从一个世界到一个数据集
元数据及特征
数据=对象+特征
19世纪和20世纪的统计学:从单一变量到多变量
解读、说明、自动化
语义鸿沟
第七章 语言、类别和感知
数据类型
测量尺度
语言和感知
感官和数字
测量感知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分析
规定性美学和现代主义
分析实例:776幅凡·高的画作和100万页漫画集
更多案例:百万件艺术作品和42571部影片
分类的社会
第三篇 探索文化数据
第八章 信息可视化
可视化的本质
简化和空间
无简化的可视化
艺术媒体可视化
文化时间序列
超越信息可视化
第九章 探索性媒体分析
针对性搜索
界面
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
利用图像特征进行探索性媒体分析
观察与分析的比较
第十章 媒体可视化的方法
图像蒙太奇
抽样与摘要的比较
时间采样
空间采样
重映射
结语 我们可以不依靠“分类”来思考吗?
我们想要“解释”文化吗?
文化分析的目标是为了研究规律吗?(是或否)
如何进行不分类的思考
全新的规模上看问题
注释
译名对照表
发表评论